注册

广州市低碳经济研讨会召开

2010-01-27 13:44:40

1月26日,由市经贸委和香港生产力促进局联合举办了“广州市低碳经济研讨会”,市经贸委领导、香港生产力促进局代表出席本次会议并致辞,我市及香港专家学者发表了主体演讲,我市各有关部门和广大企业中高层管理及技术人员踊跃参加了本次会议。

日前召开的哥本哈根气候峰会上,“低碳减排”再次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话题,低碳经济势在必行。很多企业知道低碳制造的重要性,但不知道怎样具体落实,如何部署、抢占发展先机。为此穗港双方共同举办本次研讨会,特邀世界自然基金会香港分会与香港生产力促进局的专家,以及国内低碳研究权威,与企业探讨如何抓住低碳新机遇及如何具体推行低碳制造。

此次会议以“低碳经济下企业如何应对”为主题,旨在解读哥本哈根会议对企业发展所带来的影响,以及在国家大力推行低碳经济的背景下,探讨如何抓住低碳新机遇及如何具体推行低碳制造,如何有效地利用政策的优势来推进企业的发展,进而推动产业市场化、资本化和国际化。多位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就低碳发展趋势、企业应对低碳政策、节能减碳技术、低碳制造等方面的话题,介绍了做法、经验。

市经贸委指出,广州经济与社会快速发展,经济总量已连续20年在全国大城市中居前列,去年更是突破9000亿元大关,在成就辉煌的同时,我市的资源环境硬约束进一步趋紧,节能减排压力加大。与此同时,我市各级政府部门与广大企业共同努力,去年在全市工业增加值与工业总产值分别增长9%和10%的情况下,预计全市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10%以上。广大企业在实施循环经济与清洁生产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通过加快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与水平,各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去年,我们在全国大城市中率先发布了《广州市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大力发展太阳能、热泵、生物质能、新能源汽车、新能源装备制造业等重点领域,以绿色亚运城工程等十大工程为抓手,加快推动新能源应用。今年,我市将以“三促进一保持”为主线,把“调结构、转方式、上水平”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以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核心,以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为动力,以发展低碳产业为抓手,完善管理体制和政策体制,探索低碳发展模式,建设低碳社会。启动绿色工商业行动计划,培育绿色产业园区、倡导绿色消费、创建绿色低碳社区,大力发展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为全面完成全市“十一五”规划目标做出新的更大贡献。初步计划是:2010年统筹部署,编制规划和制定政策方案,全面启动;2012年形成一定规模的低碳产业,初步确立低碳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力争3年间碳排放强度年均降低3%以上。

与会企业代表积极与现场的专家学者及领导进行交流,会场气氛良好,座无虚席。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附一:香港“低碳制造”计划及“减碳证书”介绍

附二:相关机构介绍

  

附件一:

香港“低碳制造”计划及“减碳证书”介绍

1.世界自然基金会推「低碳制造」计划,委托香港生产力促进局协助厂商设立碳排放管理系统

全球各地对气候变化的问题日益关注,而工业生产活动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将直接或间接加速气候变化。世界自然基金会香港分会委托香港生产力促进局作为顾问,推出「低碳制造」计划,针对国内制造商,尤其是珠三角地区设厂的香港公司,提供碳审计及标签制度,制订减少碳排放量的计划。

现阶段,该计划主要针对电子、塑胶及制衣业,协助厂商持续监测和减少碳排放量。「低碳制造」计划分为两部份:第一部份是建立一套供厂家使用的网上碳排放计算系统,监测厂房的碳排放数据;第二部份是减碳标签系统,根据温室气体管理系统实施的情况、技术的采用,作出评估,表扬个别厂房的减碳成果,并且颁发白金、金、银等级别的认证标签。

此外,生产力促进局也编写了最佳实践手册,内容包括温室气体管理的政策及评估清单等。除了认证标签外,生产力促进局将针对上述三个工业,由空调、电力、照明、压缩空气系统、蒸气系统及所需的工业设备,推出有关实施减碳的工作指引,以提升企业在拓展海外市场方面的竞争力。

2.「香港环保卓越计划」首次引入减碳证书

「香港环保卓越计划」的「减碳证书」是今年首次推出的一项崭新计划,旨在表扬楼宇或机构在减少碳排放量(或者常称为碳足迹)所作出的努力。

气候变化是全球关注的问题,会造成极端的天气情况、不寻常的降雨状况、水位上升等环境问题。造成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人类活动产生过量的温室气体,例如使用燃料及能源。温室气体一般以二氧化碳量表达,所以温室气体的排放,亦通称碳排放。在特首的施政报告中,亦强调会为气候变化所带来的挑战作出准备,共建一个低碳社会。

「减碳证书」计划欢迎以下三类机构参与:

•第一类– 在香港的住宅楼宇、商业楼宇、院校校舍及主要用作办公室的工业楼宇;

•第二类– 在香港以办公室运作为主的机构;及

•第三类– 其他在香港营运的非工业机构。

参加「减碳证书」计划的机构需透过第三方就目前情况计算其碳足迹,并按情况实施减碳措施,例如节约能源、减少废纸、减少污水排放等。完成有关措施后,参加机构需再次计算该机构在减碳后的碳足迹,并评估当中的碳足迹减少量。主办机构会按所得成果,颁予「减碳证书」。

要取得「减碳证书」,首次参加的机构,整体碳足迹减幅需达3%或以上。已取得减碳证书的机构,最少要维持去年的碳足迹幅度,并需于三年内再进一步减少整体碳足迹3%。

采取减少碳排放后,不但可减低营运成本、满足客户的环保要求,更可树立环保责任的企业形象。

附件二

相关机构介绍

1、 香港生产力促进局

香港生产力促进局一直关注低碳经济,与世界自然基金会紧密合作,在香港已为家电、塑胶、玩具行业制订了低碳行业标准,可为企业提供低碳审计及标签制度,以及提供减碳项目辅导。

2、 世界自然基金会香港分会

世界自然基金会总会于1961 年成立,总部设于瑞士,以前名称为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属国际慈善环保组织,由慈善捐款支持推行环保项目,致力保护野生动植物及其生境。世界自然基金会香港分会共有90 多名全职工作人员,九个委员会由半百专业人士担任义务委员,为会务决策及工作项目提供专业意见。世界自然基金会香港分会是本港主要的慈善环保组织。自1981 年成立以来,致力在香港及中国推行多元化的环境保护重点项目及环境教育计划,为我们及下一代缔造美好的自然环境。

世界自然基金会香港分会与香港生产力促进局合作,发展低碳制造计划。研发出碳审计系统及卷标系统,目的是为制造商提供量度减碳成效的工具,并让他们掌握管理温室气体的最佳措施。计划的首批对象,是由香港企业经营的厂房,以及其海外客户。其目标,是确保对象充分了解低碳制造措施,并在供应链上确切实行,同时符合内地国家节能计划的标准。促进珠三角地区的制造业,在节能和减省成本有显着改善。

3.利华成衣集团

利华集团1956年于香港成立,现在香港、深圳及美国拥有多家服装生产企业。是众多国际知名品牌的合作伙伴,诸如:Armani Collezioni, Armani Exchange, Banana Republic, Calvin Klein, Cerruti 1881, Hugo Boss等等。利华集团积极参与“低碳制造计划”,在节能减排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

 

返回